您当前位置: 首页 - 游戏秘籍 - 《杀戮尖塔》魔理沙mod毫秒脉冲星卡牌强度分析

《杀戮尖塔》魔理沙mod毫秒脉冲星卡牌强度分析

文章来源:互联网 作者:38资源网 发布时间:2025-03-27 20:01:00

杀戮尖塔魔理沙mod毫秒脉冲星卡牌怎么样?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具体强度分析,一起来看看吧!

《杀戮尖塔》魔理沙mod毫秒脉冲星卡牌强度分析

毫秒脉冲星

这张能力卡一旦挂上,整场战斗会十分舒服。

1费增幅的效果一般是占本体的60%-80%效果,反过来说,如果增幅不用支付能量,那么一张卡就发挥了1.6倍到1.8倍的效果。

不过我之前也已经说过了,增幅不建议作为单独的流派去玩,一般和其他流派合用或者作为过渡来进行使用。

具体原因的话,增幅卡涵盖的范围很广,但数值相对固定,自身没有成长,卡与卡之间的combo比较薄弱。在后期的战斗中,没有强有力的combo很容易就会陷入苦战。

正是因为增幅卡的范围广,所以与其他卡的兼容度十分好,有些卡与某些流派卡就能形成战斗力很高的combo。

不过这也就是我想说的,一般增幅卡可能抓的不会太多,除非有黑洞边缘。

可如果有黑洞边缘的话,再加上流派的核心能力卡,这样启动的时间就要很长了。

所以说,毫秒脉冲星要不要抓,最好还是看看自己卡组的增幅卡有多少张吧。

升级位的话,既然抓了就最好升级,这种能力卡越快挂上越能创造更高的收益。

卡牌强度:A

升级需求:S

《杀戮尖塔》亡命之徒另一维度卡牌强度测评分析

杀戮尖塔亡命之徒另一维度卡牌怎么样?下面为大家带来另一维度卡牌强度测评分析,一起来看看吧!

《杀戮尖塔》亡命之徒另一维度卡牌强度测评分析

另一维度

超级核心输出牌,消耗多的时候经常1费打100+伤害,单卡撑起输出端。

过渡能力:★☆☆☆☆

后期能力:★★★★★(视卡组而定)

抓取时机:消耗多并缺输出时

升级优先级:偏高

强度:★★★★★(视卡组而定)

《杀戮尖塔》超频测评分析

杀戮尖塔超频卡牌强度怎么样?超频是杀戮尖塔中的一张具有独特机制的卡牌,下面就来看看超频单卡强度测评分析。

《杀戮尖塔》超频测评分析

平均分5.93,标准差0.703,蓝卡排名26

超频,放到机器人卡组,是个什么地位。

0费过牌。一提到0费和机器人,脑子里必然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。机器人0费牌较多而且特点明显,甚至有其自己的0费牌小体系。刮削、万物一心,无一不展示着机器人0费牌的地位。刮削和万物一心都作为机器人对于0费牌的检索。超频在抽牌堆时能被刮削检索,重在启动;超频在弃牌堆时能被万物检索,重在复用。至于刮削和万物一心,我的塔圈内有几位很强的大佬,可参考他们的卡牌测评。

不看这张0费过牌在0费小体系中的配合,这牌又怎么样呢,这时先关注一下这牌塞灼伤到弃牌堆的问题。

机器人的弃牌堆也跟其他角色不同,机器人有不少对弃牌堆的利用手段。堆栈,弃牌堆大的时候能给出很多的防御,全息,能对弃牌堆作定向检索,等等。但是,灼伤显然不是用来全息的,用来配合堆栈,灼伤加个超频两点防御,看起来还行,但会不会太蠢了点。

这个灼伤不是这么看的。机器人的弃牌堆,由于角色特点,普遍比其他角色偏大。究其原因,一来机器人卡组本身就抓得大,为了带大量能力而用大卡组稀释能力牌这个说法虽然不全面,但是有其道理。二来,机器人的弃牌堆作为了一个垃圾场的作用,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启动需要的内核超频塞的虚空灼伤全塞弃牌堆,在洗牌之前,对抽牌堆不会有任何影响。弃牌堆作为垃圾场这个概念详见贴吧精品“能量机打法探讨”。

既然弃牌堆大,很直观地,灼伤的影响相对较小。事实上很多能量机第一次过穿牌组启动完,对着那一大堆虚空都丝毫不慌,也不需要在意那几张灼伤。不敢打超频的,也就那些不无限不能玩之类的卡组。

前期效益来说,一般来说效果不太明显。但如果恰好能利用超频主动洗牌,则可能带来巨大收益,比如说将下一次精简提前很多打出干掉精英避免一次重击,这个个例引出了卡组循环问题的收益,详情可以看贴吧精品“何谓无限?——浅谈‘卡组循环’在卡组构筑中的作用与应用”。平均分7.96,标准差0.639,白卡排名第五

首先,这张牌是张攻击牌,其次,这是一张白卡,最后,这张牌是张过牌卡(废话)

那我们从这三点能得出什么结论?

机器人这个职业,在作战中,基本上都是以充能球相伴的。这点在高进阶下尤为明显。

知道了这一特点,再来看编译冲击的效果:每拥有一种充能球,抽1张牌。

机器人一共有4种充能球:电、冰、黑、光。我们来依次看看每一种充能球

电球是机器人初始即带有的充能球,基本上会伴随机器人到战斗结束。

冰球是机器人在高进阶下的防御体系核心之一,每个玩球的机器人都会或多或少备一些。

黑球是机器人的强输出手段,配合相应的控球与成长手段可以兼顾过渡与核心的作用

等离子球是机器人的加费手段,支撑起半个机器人的能量体系。不过由于和费用挂钩,等离子球的获取手段相对较少。

于是,一个机器人中最常见的便是电球和冰球,黑球和等离子球相对少见一些。

那么在这个环境下,编译冲击大致相当于一个剑柄打击+。

这就是编译冲击的主流认识,接下来就是私货内容了。

横向对比机器人体系内其他的过牌卡,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:机器人的过牌卡,除了快速检索,想发挥足够强的实战作用,都必须强化:

冷静头脑:强化前抽1,基本没法当过牌用;强化后抽2,可以作为辅助过牌手段。

超频:强化前抽2,强化后抽3,不过副作用在早期比较大

散热片:强化前抽1,强化后抽2。强化前就是一个防能力鬼抽的手段,强化后才具有过牌卡的性质

而快速检索则因为是蓝卡,在获取难度上比白卡高得多。

这个时候,编译冲击的优势就很明显了:一方面,编译冲击是白卡,在获取难度上比大部分蓝卡过牌卡要容易的多;另一方面,编译冲击不需要强化,拿到就可以直接使用,这在高进阶且机器人敲位本就吃紧的情况下非常宝贵。

而限制编译冲击作用的因素有两个:球的种类与球位。

这两个因素可以直接合二为一:控球。

举个例子:一个冰球机,卡组里除了冰球以外,其他的球只有一个电击+和一个聚变+。很多人就认为这个卡组不适合拿编译冲击。

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这样。假如在费用充足的情况下,完全可以通过其他产球和控球手段,使头上的球变成“电-冰-等离子”的模式,这个时候编译冲击就可以当个没强化的快速检索使用。

甚至可以做的更精细:假如有一张万物一心,那么可以手动控球到:“(从左到右)等离子-冰-电”的顺序。此时打完万物一心时,电击+回到手牌,打出电击+卸牌后头上依旧是三球并存的状态。即便再产一个冰球(比如冷静头脑),头上还是三球并存。假如此时手里有递归,甚至可以把已经位于最右的等离子球重新还原到最左。

这就是黑球/推球机器人的难点——控球

控球不仅要控好自身球的顺序,还要合理分析局面,把球控到对之后最有利的状态。这便是机器人的【规划】手段之一。

不过控球说实话相当难。一方面是很多产球/控球手段不好抓且吃强化位,另一方面控球的计算量确实太大,非常不好学。

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控球,编译冲击便“退化”成剑柄打击

但是如果控球能力非常强的话,编译冲击强度相当之高,甚至在一些时候不输于快速检索。

这就是我对编译冲击的解读。

复制本文链接 攻略文章为38资源网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